国际方面,美国政府以芬太尼为由再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累计平均税率近40%,影响工程机械对美出口。国内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两重两新等一系列举措,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CMI指数显示市场复苏趋势,3月指数逼近扩张值,生产、新订单及出口数据均明显地增长。挖掘机销量持续增长,国内销量同比增28.5%,设备开工率提升至42.61%。海外市场中,中东基建热潮带动大型设备出口,东南亚本土化生产加速,电动化设备成为出口新增长极。
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链链长魏建锋调研企业,强调推进标志性项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产业倍增计划。2025年前两月湖南工程机械出口同比增长27.6%,对沙特、印尼等市场增长显著,非公有制企业贡献超六成。自贸区长沙片区揭牌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制定全国首个再制造标准体系,出口设备约24亿元至21国。此外,湖南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会、对俄经贸合作培训,并发布二手设备出口评估区域标准,强化行业规范。
工信部公布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湖南三一、中联、山河、星邦等企业项目入选,展现智能制造实力;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启动,聚焦政策、市场、金融等支持。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专利导航助力工程机械产业,促成95%专利产业化;山东工程机械与锂电共同体合作,推动技术融合与绿色转型。柳州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20.5%,柳工超大型挖掘机首入欧洲市场,并在巴西农业展会上获关注。
薛小平分析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指出国内市场依赖基建投资与设备以旧换新政策,而海外市场受地理政治学影响显著。他认为行业周期或为十年,当前或处底部,需警惕统计数据与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强调出海核心在于性价比优势,但文化、法律等劣势需长期克服;若全球地缘冲突转向有利(如“一带一路”深化),中国工程机械或迎爆发。
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美国政府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覆盖电子科技类产品、机械设备、化工品等广泛领域,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工程机械对美出口。这是继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之后,美再次对华举起关税大棒。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累计高达近40%,远高于美国给予最惠国的平均税率2.2%。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整治内卷式竞争以及惠民生工程等主要措施,为工程机械行业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CMI)是衡量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运作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市场供需、库存、价格等多方面的变化。2025年1-3月,CMI分别为104.56、106.68、128.56,其中3月CMI同比增长18.28%,环比增长20.51%。依据CMI判断标准,3月指数值逼近扩张值,市场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年度旺季阶段。针对制造商群体的库存指数比上期提高了17.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同比提高15.08%;针对代理商群体的新订单指数同比提高21.58%,环比提高59.93%,渠道库存指数比上期提高7.40个百分点;针对市场一线的用户价格指数同比降低8.47%。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9590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销量19517台,同比增长28.5%;出口量10073台,同比增长2.87%。2025年1-3月,共销售挖掘机61372台,同比增长22.8%;其中国内销量36562台,同比增长38.3%;出口24810台,同比增长5.49%。根据树根互联“挖掘机指数”显示,今年1-2月,得益于多地重大基建项目的持续推进,铁路、公路、能源等领域的强劲投资,挖掘设备开工率为42.61%,较去年同期增长3.79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今年前两个月开工率为44.32%,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是各区域中增幅最大的。
从区域市场来看,中东基建热潮持续,沙特NEOM新城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带动50吨以上大型挖机出口占比提升至35%。东南亚市场本土化生产加速,三一重工印尼工厂2月下线首台本地组装中型挖掘机,带动区域市占率提升至28%。从产品结构看,电动化设备正成为出口新增长极。徐工机械2月斩获南非200台电动装载机订单,创中国工程机械单笔电动产品出口纪录。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2月工程机械锂电产品出口额同比激增230%,在总出口中占比突破15%,显示中国制造正从性价比优势向技术引领转型。
3月19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工程机械产业链链长魏建锋深入三一集团、山河智能调研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召开座谈会。魏建锋指出,要充分的发挥省工程机械产业工作专班作用,强化方向性研究,开展带动性活动,推进标志性项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力量。魏建锋强调,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立足产业实际,聚焦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开展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引领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扎实开展“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三年专项行动,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经营发展。要坚定信心,大力实施工程机械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延链补链升链转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升级,持续巩固产业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长沙海关数据,2025年前2个月,湖南工程机械出口5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从出口方式来看,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保税物流增长迅速。前2个月,湖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工程机械39.7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同期湖南省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78.3%;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2亿元,同比增长56.4%;以保税物流方式出口3.6亿元,同比增长114.7%。从出口主体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力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前2个月,湖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出口32.6亿元,同比增长35.2%,占64.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35%;国有企业出口2938万元,同比增长47.6%。从出口地区来看,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为主要出口市场。前2个月,湖南省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工程机械4.7亿元,同比增长12.4%;对印度尼西亚出口4.2亿元,同比增长57.2%。对中东、东盟、非洲国家出口增长明显,分别出口12.4亿元、8.9亿元、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49.3%、70.3%。从出口产品来看,主要为特殊用途机动车辆、推土机和叉车等。前2个月,湖南省出口特殊用途的机动车辆14.6亿元,同比增长27.5%;出口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11.5亿元,同比增长22.2%。
3月1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揭牌仪式暨集中发车活动举行。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包括再制造维修中心、交易展示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已入驻11家企业。基地可有效破除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行业“散、乱、小”的痛点,为公司可以提供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长沙片区将制定全国首个再制造及维修标准体系,并建立全国首个工程机械全流程溯源平台。活动现场,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检测认证实施细则》和全国自贸试验区首张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产品认证证书;省税务局送达基地首张增值税发票;长沙海关颁发基地首张原产地证书;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为道路类二手设备出口登记服务站授牌。截至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已组织20余家企业组织再制造及维修设备出口业务,出口约24亿元设备至非洲、东南亚、中亚地区的21个国家。
为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助力“走出去”,3月14日,工程机械行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题调研会在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召开。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宏亮出席会议,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等近20家企业代表参会,围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难点、风险防范、维权策略等展开深入研讨。此次会议为构建“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企业联动”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奠定基础,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将进一步强化协作、整合资源,协同政府部门、企业逐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参与全球竞争。
3月28日下午,由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指导,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主办,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湖南省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行业联盟、俄罗斯湖南总商会暨同乡会联合承办的“自贸大讲堂——对俄经贸合作专题培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百余家工程机械及外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中俄经贸合作新机遇。活动围绕俄罗斯市场开拓主题,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资源对接三大板块,为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精准指引与资源共享平台。
3月25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服务规范》两项区域标准,这两项标准由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牵头参与制定,将于6月25日正式实施。
1月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示了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三一集团“泵送工程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驱动智能工厂”、中联重科“挖掘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智能工厂”、山河智能“高端工程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智能工厂”、星邦智能“人机软全面融合的高空作业平台智能工厂”凭借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充分彰显出湖南工程机械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引领能力。
1月15日,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汇集各方资源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并且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部署重点提供政策入企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跨境金融服务、权益保护服务等六项服务。明确将通过专项行动,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出海服务的系统化供给,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精准化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有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中,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导航服务,推动区域工程机械产业高水平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十佳案例”。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聚焦工程机械行业创新主体需求,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机制,通过专利信息深度挖掘、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抢占全球产业链高地。该案例促成109件专利实现产业化,专利实施率高达95%,实现专利产品产值92.23亿元,专利产品营销售卖收入72.56亿元。
1月14日,为逐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山东省共同体品牌建设,山东省锂电共同体到访工程机械共同体开展跨体交流合作,山推股份公司及山东吉利欣旺达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此次交流活动增强了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欣旺达的快充技术与山推工程机械的作业需求结合,有望逐步提升设备的作业效率与续航能力;山推在工程机械复杂工况下的电池稳定性技术,也为欣旺达拓展电池应用场景提供了新思路。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大产业链的深层次地融合,将为推动山东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海关数据,柳州市机电产品出口额达55.3亿元,同比增长76.3%,主要出口至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国家。其中,工程机械出口12.3亿元,同比增长20.5%;农业机械产品出口999.3万元,同比增长152.9%。作为柳州机械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柳工出口业务取得新突破。今年1月,符合欧V排放标准的柳工9135F超大型挖掘机首次发往欧洲市场,填补了柳工在成熟市场百吨级以上挖掘机的空白。今年2月,柳工与巴西经销商携手参加第37届Show Rural Coopavel农业展会,展出的挖掘机、滑移装载机等多款设备及农业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客户的目光。
一个行业常识:工程机械设备是生产资料,是设备所有者用来赚钱的,工程机械设备的价值,终究是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的使用中。当下,在市场第一线的使用场景中,数百万兔子蚂蚁(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劳动者)工程机械设备的所有者,其设备出租率持续下降,设备租赁价格持续下跌,设备的空置率继续攀升。同时,工程机械新旧设备的市场价值还在贬值,设备使用后的工程款,不仅前几年的还没有完全收回,当下拖欠款还在继续发生。如此工程机械末端的市场环境,使用工程机械设备盈利微薄,资本的积累有限,再次购买困难。我们能发自内心的相信: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要爆发吗?从市场的末端或底层看,工程机械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对行业环境的体感,与媒体的热炒截然不同,冰火两重天。显然,如此对工程机械市场的热议和预期提高,多是来源于行业的上层,对相关统计数据的结果的借题发挥,更多的是对各种各样媒体为流量的互动。统计数据中那么多的设备销售量,是已经用在了施工现场,还是在商业链的某一点上的堆集?还是有其他更不知道的原因呢?
从国内行业周期看,在几年前,笔者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还会继续下滑多久?》一文中,以笔者几十年的行业实际经历感悟,以挖掘机近二十年来的国内实际市场销售量为参考,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为背景,提出一个猜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的周期时间大约是十年左右(见下图)。也就是说,行业市场从2020年的峰值下滑到波谷,再由波谷到下一个峰值,不论下一个的峰值或高或低,这需要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传统的工程机械市场理论认为,其市场的周期是3-5年。可能笔者十年的周期猜想只是个另类“邪说”)。
假如笔者如此猜想成立的话,其波动不论是四下六上,五五平分,或者六下四上,以当下的时间点,市场的行情大概率是在周期的底部,当然,接下来究竟怎么样,只有发生了后才知道。
从出海的情况看,工程机械出海是个时髦话题。工程机械行业出海和工程机械设备出口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不得已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对于工程机械出海,我们最存在竞争力的是工程机械产品性价比的压倒性优势,除此而外,绝大部分的相关要素我们都是劣势,变劣势为铠甲,需要努力奋斗,更需要一些时间。详见笔者《国产品牌大象出海的软肋是什么?》一文。尽管许多数据表明,行业出海有一些进展,但是就现在这些销售量和市场开拓速度,能维持出海事业的连续性已经是不容易了,太高的预期是不现实的。就以当下海外市场一般性的销售量,不可能形成对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爆发的基础条件。
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巨大产能的基础下,作者觉得,如下几个要素,其中任一实现,都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爆发点。
国内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众所周知,工程机械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终能传输到施工现场足够量的资金,这是工程机械设备需求的爆发基础之一。国内大规模的设备以旧换新详见笔者《工程机械市场又一轮的繁荣来临了?——大规模工程机械设备以旧换新的结果》系列文章,在此不再多议。就如上国内情况要素来看,牵扯了中国政治经济很复杂的背景。在我们制度的优势下,政府强大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力量下,如果国内宏观经济需要,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突变的发生是可能的(详见笔者《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拐点的悬念》)。许多相关的经济因素,比如国家长期国债的使用、基本建设的规模和实施、包括政府对工程建设行业有关政策的出台,都是紧密关联的。其股票市场都是对上述这些相关因素预期的反应。预期看好,股票涨上去了,预期有了变化或没有实现,股价就再跌下来,这也都是市场上经常发生的故事,不足为奇。
对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的许多市场研究报告,集中在品牌和厂家,产品和市场经营模式的一般性的讨论。作者觉得,就工程机械出海来说,这些分析研究不够的。作者觉得,中国工程机械出海制胜,最关键的要素,是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的结果。这与中国国运紧密相连的。能想象,如果巴勒斯坦的加沙的重建,乌克兰战后的重建,在阿拉伯地区大基建设中,如果中国企业有特殊性的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有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短时间内可以海量制造和供应全系列的产品,一旦国运来临,全世界对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岂有不爆发之理!想当初,世界巨头美国卡特彼勒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在的关怀下,五次接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1982年引进 6.5 亿美元投资建设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清一色数亿美元卡特彼勒系列设备顺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后来的长江葛洲坝工程)。同样,世界巨头日本小松首批出口到中国,包括 D80 推土机总计 1510 台的大型工程机械产品,是小松社长来华与中国政府签约的贸易合同(1964年),是在周恩来总理和副委员长亲自关心下完成的。这些世界名牌设备大规模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国家媒体新闻滚动宣传,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对市场的渗透,其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的博弈有限,而当时的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和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原因。同样,对海外市场来说,地理政治学冲突(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关税冲突)是中国工程机械出海的最主要的因素。光靠几个品牌厂家独立市场开拓,孤家寡人,销售人员的跑跑颠颠,能力和结果区区有限,没办法形成销售规模和深远的市场影响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带一路”顺利进展时,我们的工程机械产品出口较好。如果在巴勒斯坦的加沙重建、乌克兰重建、阿拉伯地区的基本建设中,一带一路的场景又出现时,那一定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再次繁荣的到来之时。在全球的地理政治学冲突中,我们国运的到来,中国工程机械必然再次繁荣。当然,反之,如果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对我们不利,又会发生啥情况呢?比如,老美对墨西哥的关税调整,使国产品牌多年来在墨西哥投资建厂的地域优势化为乌有,反而当地建厂成了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样在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地理政治学冲突中,文化、宗教、法律的不同都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上述的所有分析,不论是全球盛行的行业兴衰三五年的周期理论,还是笔者猜想的中国工程机械十年左右的行业周期,再是当下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以2025年初的一些统计数据对市场的推理,都有一定道理,可说都是理性的分析和推理。在人们的认知习惯中,往往对这些理性的分析,以往经验的判断深信不疑,以此为行动指南。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书中认为,人类自信和过度依赖理性,所谓“理性的自负”,它给人类带来一种虚幻的期望,这是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所致。眼下全世界政治经济风云突变,不确定性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俄乌战争及美国和欧洲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所谓理性的政治经济规律理论正在巨变,甚至崩溃。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所谓周期或各种各样的变化规律,其结果可能就是没规律。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下,国内外市场给我们大家带来机会的,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和了解的,反而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的发生。不知道的事情要比知道的事情更有意义。抬头向天看,人算不如天算。